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留琼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8篇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8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3 10:10:03 点击: 推荐访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事迹 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

篇一: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篇二: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Sun zhong shan

  来自农村的民主革命 先驱 Ge Ming Xian Qu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 命先驱者----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是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和民主革 命先驱者,为中国 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 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 苦农民家庭,幼时取名帝象,读书时取 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 年改号 逸仙,1897年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 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1925年 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他在十九世纪末领导了推翻清朝专 制统治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在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晚年采取“联俄、联 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 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联盟。

  1915年10月25日,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 日本东京结婚。此 为孙中山夫妇于 1916年4月24日在 东京的合影。

   伟人故里----广东省中山 市翠亨村 孙中山故居位于广东省 中山市翠亨村。翠亨村傍 山濒海,气候宜人。故居 的主体建筑,是孙中山于 1892年3月亲自主持建造的 一座赭红色二层小楼。它 的前院北侧是当年孙中山 出生的房舍旧址,南侧有 孙中山栽种的一棵酸子树。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 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 纪念性博物馆。故居室内 陈设保持着1892年至1895 年间孙中山先生经常返乡 居住时的景貌。

  翠亨村外景

   1

  少 年 壮 志

  他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879 年5月,孙中山十三岁时随母亲前往 檀香山投奔他的哥哥孙眉。孙中山在檀香山先 后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美 国基督教会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1884年孙中 山十八岁时回国,入香港中央书院求学,毕业 后先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学医, 不久转入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从香港西医书 院毕业。此后,孙中山一度在澳门、广州行医。

  1894年孙中山北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政治、 拯救中国的建议,李鸿章对此置之不理,从此, 孙中山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 道路。

   2

  奔 走 革 命

  他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 中会” 。第二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了兴 中会的组织,以香港为基地策划第一次广州 起义。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遭到清政府 驻英公使馆的绑架,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 全力营救出险,这就是著名的“伦敦蒙难”。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 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广州黄花岗武装起义等, 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府以沉重 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 序幕。

   3

  创 建 民 国

  他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迅速 占领了武汉三镇,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统治中国达 二百六十八年的满清王朝终于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 被推翻了。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筹款, 他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后,立即动身回国,在光复 十七省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 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他领导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实行民 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并制定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由 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 被袁世凯所窃夺。孙中山在各方的压力下,只做了 三个月的临时大总统,就不得不被迫辞职,辛亥革 命的成果竟落入了大野心家袁世凯的手中。

   4

  讨 袁 护 法

  他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 教仁, 孙中山领导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 命”。二次革命 失败后 ,孙中山被迫再次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 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炜,倒行逆施,自封 皇帝,年号“洪宪”。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在云南首先 举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一时间其他各省纷纷响应。在举国 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袁世凯迫于无奈,取消了帝制,其后 不久便一命呜呼,结束了83天的皇帝生涯。袁世凯死后,中 国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并未改变,反而更加激烈。

  孙中山号召拥护真共和的海军将士和国会议员南下护法, 在广州成立护法政府,继续与北洋军阀作斗争。但是,由于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各派军阀的排挤下,屡屡失败。1922年6 月,孙中山亲自培养的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 山脱险后登上“永丰舰”,不得不再一次离开广州,回到上 海。

   5

  两 党 合 作

  他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孙中山屡遭挫折,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下,他决心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中国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 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同时,中国共产党也作出决 定,全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1924年6月,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 命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周恩来、叶剑英等一 大批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被派到黄埔军校担任 教官。

   6

  巨 星 陨 落

  他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电邀孙中 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为了早日结束军阀割据分 裂混战的局面,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不顾个人安 危,毅然北上。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 京病逝。1926年1月在南京紫金山动工兴建中山陵。

  1929年6月1日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遗体从 北京运往南京入葬中山陵。孙中山遗著辑有《中山 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等刊行。

  孙中山1925年在广州的演讲录音 http://www.020.com/thread-26180-1-1.html

   孙中山先生says,

  •立志 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 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 家变成富强。

  •道德 凡事有利于人者,未必有害于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山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这是孙中山先生唯一传下来的完整的诗。诗中祭奠和追思的是萍浏醴 起义烈士刘道一,我们今天读起来,应对所有为辛亥革命做出贡献的先人 表达崇敬和怀念之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中斗智斗勇 的庐州光复,将彪炳史册,长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 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 演讲,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 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 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 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毛泽东 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 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 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 习、继承和发扬。

  ----江泽民

   孙中山在北伐誓师时的录像

   他对我们的影响

  人格 爱国

  凡国家社会之事,即我分内事。

  他

  激 励

  后 人 奋 斗

  、 爱 国

  要人类天天进步的方法,当然是在合大家力量,用一种宗旨,互相劝 勉,彼此身体力行,造成顶好的人格。人类的人格既好,社会当然进步。

  博爱

  仁之种类,有救世、救人、救国三者,其性质则皆为博爱。

  毅力

  乐观者,成功之源;悲观者,失败之因。

  奋斗

  不能奋斗,即不能生存;奋斗无目的,亦不能成。

  凡天下事必须同德同心,不问其结果之若何,一致进行,不屈不挠, 方可成功。

  国民

  今世界文明进化,尚在竞争时代,而非大同时代。处此竞争剧烈之私 (时),人人须以爱国保种为前提。

  如果中国人能够自主,他们即会证明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

  凡我国民,均应互相团结。

   谢谢!

  111511530 冯玉莎

  

篇三: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辛亥

  Sun zhong shan

  革命

  孙中山先生——我国近代史 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成为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理,他的爱国 理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正激 励着我们努力奋斗,振兴祖国。

   辛亥

  革命

  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是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和民主革 命先驱者,为中国的 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1866 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 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 家庭,幼时取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 日新,字德明,1886 年改号逸仙,1897 年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辛亥革命后, 则常以中山为名。

  他在十九世纪末领导了推翻清朝专 制统治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在南京就 任临时大总统,晚年采取“联俄、联共、 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建立 了反帝反封建的联盟。

   辛亥

  少 年 壮 志

  革命

  1879 年5月,孙中山十三岁时随母亲前往檀 香山投奔他的哥哥孙眉。孙中山在檀香山先后入英 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美国基督教会 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1884年孙中山十八岁时回 国,入香港中央书院求学,毕业后先入广州博济医 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学医,不久转入香港西医书院, 1892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此后,孙中山一度 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孙中山北上书李鸿章, 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国的建议,李鸿章对此置之 不理,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了反 清革命的道路。

   辛亥 革命

   

  晚晴园议事

  

  1907年 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 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 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 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自1907年7月至1911年,孙中山多次授命其他 革命同志,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见“起义年 表”),甚至经越南亲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最 终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 才再度踏足中国国土。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 在旅途之上,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 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极为有限。与此同 时,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 1910年1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 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直至1911年10月10日 (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革命才取得

  第一次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纷纷 响应。

   辛亥

  奔 走 革 命

  革命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 。第二年,孙中山在 香港建立了兴中会的组织,以香港为基地策划第一次广州 起义。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1896年10月, 孙中山在英国伦敦遭到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的绑架,经他的 英国老师康德黎全力营救出险,这就是著名的“伦敦蒙 难”。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革命 组织——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广 州黄花岗武装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 府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序幕。

   辛亥

  革命

  广州起义

   因消息泄露所购枪械在广州码头被缴,四十

  多人当场被捕,陆皓东等人牺牲,孙中山流 亡海外. 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 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 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营葬于黄花 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历史上,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 到来。

   辛亥

  革命

  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 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 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 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 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离美赴欧 进行外交活动。。

   武昌起义第一枪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

   辛亥

  革命

  创建民国

  实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 的政策和法令,并制定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临 时约法》。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 人的软弱,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 被袁世凯所窃夺。孙中山在各方 的压力下,只做了三个月的临时 大总统,就不得不被迫辞职,辛 亥革命的成果竟落入了大野心家 袁世凯的手中。

   辛亥

  革命

  讨袁护法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 孙中山领导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 ,孙中山被 迫 再次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 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 大不炜,倒行逆施,自封皇帝,年号“洪宪”。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 锷在云南首先举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一时间其他各省纷纷响应。在举 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袁世凯迫于无奈,取消了帝制,其后不久便一 命呜呼,结束了83天的皇帝生涯。袁世凯死后,中国各派军阀割据混战 的动乱局面并未改变,反而更加激烈。

  孙中山号召拥护真共和的海军将士和国会议员南下护法,在广州成 立护法政府,继续与北洋军阀作斗争。但是,由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 各派军阀的排挤下,屡屡失败。1922年6月,孙中山亲自培养的陈炯明发 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上“永丰舰”,不得不再一次离 开广州,回到上海。

   革命

   

  先 驱

  个人思想

  

      

  

  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 理想。

  ▲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 大有为式”。

  ▲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注释“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 法”。

  ▲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 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 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 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 度。” ▲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 业计划。[

   革命

   

  先 驱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 领。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 (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 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构成,简称“三民主 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 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 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 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 神遗产。

   三民主义

   革命

  先 驱

  他 激 励 后 人 奋 斗 、 爱 国

  人格 要人类天天进步的方法,当然是在合大家力量,用 一种宗旨,互相劝勉,彼此身体力行,造成顶好的人格。

  人类的人格既好,社会当然进步。

  爱国 凡国家社会之事,即我分内事。

  博爱 仁之种类,有救世、救人、救国三者,其性质则皆 为博爱。

  毅力 乐观者,成功之源;悲观者,失败之因。

  奋斗 不能奋斗,即不能生存;奋斗无目的,亦不能成。

  凡天下事必须同德同心,不问其结果之若何,一致进 行,不屈不挠,方可成功。

  国民 今世界文明进化,尚在竞争时代,而非大同时代。

  处此竞争剧烈之私(时),人人须以爱国保种为前提。

  如果中国人能够自主,他们即会证明是世界上最爱 好和平的民族。

  凡我国民,均应互相团结。

  •立志

  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 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

  •道德

  凡事有利于人者,未必有害于己。

  

  

篇四: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辛亥

  Sun zhong shan

  革命

  孙中山先生——我国近代史 孙中山先生——我国近代史 上一位伟大的人物。

  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成为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理, 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理,他的爱国 理想、 理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正激 励着我们努力奋斗,振兴祖国。

  励着我们努力奋斗,振兴祖国。

   辛亥

  革命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是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和民主革 命先驱者,为中国的 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1866 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 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 家庭,幼时取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 日新,字德明,1886 年改号逸仙,1897 年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辛亥革命后, 则常以中山为名。

  他在十九世纪末领导了推翻清朝专 制统治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在南京就 任临时大总统,晚年采取“联俄、联共、 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建立 了反帝反封建的联盟。

   辛亥

  少 年 壮 志

  革命

  1879 年5月,孙中山十三岁时随母亲前往檀 香山投奔他的哥哥孙眉。孙中山在檀香山先后入英 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美国基督教会 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1884年孙中山十八岁时回 国,入香港中央书院求学,毕业后先入广州博济医 院 的 医学 学医, 入香港 医书院, 1892年 香港 医书院毕业。

  后,孙中山 在 广州 医。1894年孙中山 书 , 中国的 , , ,孙中山 的 , 的 。

   辛亥

  革命

  晚晴园议事

  1907年 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 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 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 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自1907年7月至1911年,孙中山多次授命其他 革命同志,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见“起义年 表”),甚至经越南亲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最 终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 才再度踏足中国国土。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 在旅途之上,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 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极为有限。与此同 时,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 1910年1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 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直至1911年10月10日 (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革命才取得

  第一次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纷纷 响应。

   辛亥

  奔 走 革 命

  革命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 。第二年,孙中山在 香港建立了兴中会的组织,以香港为基地策划第一次广州 起义。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1896年10月, 孙中山在英国伦敦遭到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的绑架,经他的 英国 , 的“伦敦 ”。190 年8月,孙中山在 成立了 国 的革命 组织——中国 会。

  革命 ,孙中山 后 了广 州 起义 , 起义 了, 清政 府以 的 ,为 革命 起义的 了 。

   辛亥

  革命

  广州起义

  因消息泄露所购枪械在广州码头被缴,四十 多人当场被捕,陆皓东等人牺牲,孙中山流 亡海外.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 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 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营葬于黄花 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历史上,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 到来。

   辛亥

  革命

  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 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 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 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 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离美赴欧 进行外交活动。。

   武昌起义第一枪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

   辛亥

  革命

  创建民国

  实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 的政策和法令,并制定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临 时约法》。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 人的软弱,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 被袁世凯所窃夺。孙中山在各方 的压力下,只做了三个月的临时 大总统,就不得不被迫辞职,辛 亥革命的成果竟落入了大野心家 袁世凯的手中。

   辛亥

  革命

  讨袁护法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 孙中山领导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 ,孙中山被 迫 再次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 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 大不炜,倒行逆施,自封皇帝,年号“洪宪”。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 锷在云南首先举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一时间其他各省纷纷响应。在举 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袁世凯迫于无奈,取消了帝制,其后不久便一 命呜呼,结束了83天的皇帝生涯。袁世凯死后,中国各派军阀割据混战 的动乱局面并未改变,反而更加激烈。

  孙中山号召拥护真共和的海军将士和国会议员南下护法,在广州成 立护法政府,继续与北洋军阀作斗争。但是,由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 各派军阀的排挤下,屡屡失败。1922年6月,孙中山亲自培养的陈炯明发 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上“永丰舰”,不得不再一次离 开广州,回到上海。

   革命

  先 驱

  个人思想

  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 理想。

  ▲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 大有为式”。

  ▲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注释“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 法”。

  ▲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 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 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 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 度。” ▲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 业计划。[

   革命

  先 驱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 领。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 (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 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构成,简称“三民主 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 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 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 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 神遗产。

   三民主义

   革命

  先 驱

  他 激 励 后 人 奋 斗 、 爱 国

  人格 要人类天天进步的方法,当然是在合大家力量,用 一种宗旨,互相劝勉,彼此身体力行,造成顶好的人格。

  人类的人格既好,社会当然进步。

  爱国 凡国家社会之事,即我分内事。

  博爱 仁之种类,有救世、救人、救国三者,其性质则皆 为博爱。

  毅力 乐观者,成功之源;悲观者,失败之因。

  奋斗 不能奋斗,即不能生存;奋斗无目的,亦不能成。

  凡天下事必须同德同心,不问其结果之若何,一致进 行,不屈不挠,方可成功。

  国民 今世界文明进化,尚在竞争时代,而非大同时代。

  处此竞争剧烈之私(时),人人须以爱国保种为前提。

  如果中国人能够自主,他们即会证明是世界上最爱 好和平的民族。

  凡我国民,均应互相团结。

  •立志

  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 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

  •道德

  凡事有利于人者,未必有害于己。

  

  

篇五: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之

  —————孙中山

   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 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 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 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 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 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个人生平简介

  孙文(1866.11.12~1925.3.12),汉族,字德明,号日新、 逸仙。因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 故世称‚中山先生‛。

   家系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 法。

  ‚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并得到中 山先生的长子孙科、次女孙婉和国民党一些元老及蒋中 正的认可,在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使用‚紫金说‛。

  ‚紫金说‛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 金县公馆地区,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

  ‚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 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长安镇 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

   家系

  虽有‚紫金说‛与‚东莞 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 孙中山的祖先从东江区域 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 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 认的。

  家族照片

   国父名称的由来

  由于孙中山重视国家环境保护,1925年3月12日逝世,故每年 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孙中山。当时于北京中央公园社 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 (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 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 ‚国父‛之始。

  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 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国民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 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 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 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 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国父名称的由来

  但是各地党政机关、民众团体在不同的场合无所适从,不知究竟是 称孙中山先生为总理或是国父。同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 令,规定在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 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自此之 后,孙中山即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其‚国父‛的地位。

  汪精卫于南京建立的亲日政权也尊崇孙中山,并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1941年5月29日,在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的, 由陈公博提出的‚手创中华民国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应尊 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议案,即属一例,同时规定有关‚公牍、教 科书籍、报纸、刊物及一切文字称述总理或孙先生时,均应改称 ‘国父’‛。

   求学生涯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 寅时),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 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第三子, 幼名‚帝象‛,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 育。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 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 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 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 (Iolani 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 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

  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 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 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求学生涯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

  于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 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

  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 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 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 罗便臣亲自 颁奖。

  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在广州行医期间,常常与尢 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 革命,故广州人将此四人名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边加 上水字旁,成为‚汶‛。虽然他最初未言革命,但这一期间 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早期革命

  1894年6月11月24日,孙中山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 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 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 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 ‚香港兴中会总会‛。同年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 作公开演讲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 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 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 中发展革命

   早期革命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 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 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 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 推为同盟会总理,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 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将华兴会机 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 民权、民生‛,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

  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 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 ‚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临时组阁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1907 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 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 美各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 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 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 资金。1911年12月20日,孙中 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 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 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

   国父逸事

  据唐德刚表示:武昌起义成功后,当时接到电报的孙中 山正在科罗拉多州典华城(今译丹佛)友人卢瑞连开的 餐馆中当‚企台‛,端盘子。

  冯自由《革命逸史》记载孙文喜欢下象棋,但棋艺不精:

  ‚中山毕生不嗜烟酒,读书之余,间与人下象棋,然习 之不精,好取攻势而懈于防守,故易为敌所乘,余与胡 汉民何香凝等皆尝胜之。外国纸牌尤非其所好,然颇精 于三十年前盛行之广东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横滨时,每 与陈四姑(名香菱)、张能之夫妇玩之。”

   孙中山在回校探访时说过:香港以及香港大 学是我知识的出生地。过去国民党宣传孙中 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并且在学成绩满 分,第一名毕业,由教务长康德黎博士(Dr. James Cantlie)颁发毕业证书。但事实上当 年的毕业生只有二位,孙氏及江英华。

  香港西医书院在当时是一个未获立案的学校, 未能获得香港当局的承认,必然无法取得香 港的行医执照。

  香港西医书院乃香港大学的前身。香港大学 将孙中山定义为香港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并 保留著其满分之试卷,在荷花池中树立著国 父铜像,供后人景仰。

   书法艺术

  孙中山并不以书法知名,但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颜真卿、苏东坡及 北碑方面的研究是颇具造诣的。

  他的书法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韵味——不仅仅有博大豪迈、气势恢宏的榜书作品, 也有儒雅、轻松、格调清新、韵味绵长的行书作品。

  从字法字构看,颜字的宽博与厚重仍依稀可见,但已作为一种风格转换在作品 中被‚神化‛,融化成一种精神或者说是境界。而魏碑的雄强也在作品中被淡 化,潜移默化中服从于行书作品的整体风格。

  从作品的风格看,儒雅风流,清新自然,更透出了‚文化‛意义上的审美意蕴。

  这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书法艺术的共通之处。比如周恩来、蔡元培、梁启超、 郭沫若、王国维、鲁迅等名家的作品,都在一个‚文化‛层面上,传递着各自 不同的书法艺术风采和人生大观。

   逝世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孙中山因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 部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9岁。弥留之际,他提到 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长久以来外界都一直以为孙中山死于肝癌,其实他并非因 肝癌去世,而是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

  1925年4月2日,孙中山安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

  北伐成功后,于1929年6月1日,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 山中山陵。

   纪念场所

  ●南京中山陵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上海宋庆龄故居 ●北京孙中山行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 ●北京中山公园 ●广东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谢谢观赏

  制作人:惠泽坤,李佳豪,陈嘉堃,李甜甜

  

篇六: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孙中山是 20 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 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 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 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 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 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 统一。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 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 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而孙中山在其中采 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 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 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 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 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

   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 和坚定的革命方向;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 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 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 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 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 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 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 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 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 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 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 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 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 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 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总之,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 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 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

  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父的传奇人生: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 华文出版社 李菁 著

  《孙中山全传》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李守鹏 汪鹏生 倪三好 著

   2012 年 11 月 20 日

  

篇七: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孫中山简介

  主講者

  :康熙

   孙中山名字的由来

  •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 名文,字德明,号日 新(日新的粤语谐音 为逸仙),别号中山。

  • 孙中山流亡海外,曾 化名中山二郎,吴仲。

  革命者无意间称他为 孙中山,民国后称为 社会的习惯称呼。

  【孙中山】

   孙中山的出生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南部香山县 (今中山市)翠享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

  【孙中山故居】

  【香山县】

   翠亨村外景

   少年壮志

  幼年时候,孙中山没有鞋子穿,经常赤脚走路,很 难吃上米饭,以番薯为主要食粮。

   幼年时期,参加多种农业劳动。1872年,他刚刚

  6岁,便经常跟随大他3岁的姐姐上山砍柴、下地割草 ,四处拾取猪粪,以及去村外塘边捞塘飘。年级稍大 一些,便下田插秧、除草、打禾,每年有好几个月都 要替人牵牛到山间放牧,以抵偿租牛耕地的代价;有 时还去邻村跟着外祖父驾船出海捞蚝。

   1879 年5月,孙中山十三岁时随母 亲前往檀香山投奔他的哥哥孙眉。孙 中山在檀香山先后入英国基督教圣公 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美国基督教会 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1884年孙中 山十八岁时回国,入香港中央书院求 学,毕业后先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 南华医学堂学医,不久转入香港西医 书院,1892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此后,孙中山一度在澳门、广州行 医。1894年孙中山北上书李鸿章, 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国的建议,李 鸿章对此置之不理,从此,孙中山放 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 道路。

   就读香港西医书院 时闻而附和者,在香港只 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 三人,而上海归客,则陆 皓东而已。若其他之交游 ,闻吾言者,不以为大逆 不道而避之,则以为中风 病狂相视也。

  坐的是“四大寇”,立的为关心 焉

   上书李鸿章

  优先发展农业,开设农师学堂,举办农博会, 派人出洋考察、开垦荒地、集商经营。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 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

  ” ——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 1894年)

  【李鸿章】

   成年时代(革命生涯)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 “兴中会” 。第二年,孙中山在香港建 立了兴中会的组织,以香港为基地策划 第一次广州起义。此后,他在海外流亡 达十六年之久。1896年10月,孙中山在 英国伦敦遭到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的绑架, 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全力营救出险, 这就是著名的“伦敦蒙难”。1905年8 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 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广州黄花岗武装起义 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 府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的胜利揭开了序幕。

  奔走革命

  1896年的 孙中山

   建立兴中会

  兴中会:1894.11.24.檀香山

  纲

  性

  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质: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成员构成表(部分)

  类别

  计数

  商人

  96

  工人

  39

  自由职业者 公务员、学生

  25

  会党

  12

  农牧业

  总计

  178

   伦敦蒙难

  1896年10月10日,孙中山入清政府宣传革命,由于身份外泄,被 孙中山秘密将事件告知其老师孟生,四处奔走,终于《地球报》 加锁囚禁。清政府租来一艘轮船,造了一只木箱,阴谋把孙中山 将此事公布于众,震动伦敦的舆论界,引起了英国人民对清朝公 谎称疯子装在箱内,准备秘密运到国内加以杀害。

  使馆的极大不满,在公使馆前每天聚集大量的同情孙中山的群众 10月22日,英国政府提出交涉,首相向清使馆递交备忘录,要 。

  求释放人犯。

  10 月23日,孙中山被释放。

   成立并领导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在东 京邀请各省有志于革命 的留学生和旅日华侨70 余人召开中国同盟会成 立会议。

  会议上,公议孙中山 为同盟会总理,不必投 票选举。

   力排众议,确立同盟会宗旨

  当时众多人对“平均地权”表 示异议,要求取消。孙中山对此 做解释,论述世界革命趋势及解 决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说“平 均地权即解决社会问题之第一步 方法,吾党为世界上最新之革

  命党。应高瞻远瞩,不当专向种

  族、政治二大问题,必须并将来 最大困难之社会问题亦连带解决 之,庶可建设一世界最良善富强 之国家。”

   领导并发动各地武装起义

  1900年,孙中山派人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后兵败,大批将士 流亡海外。

  1907年,孙中山派人在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发动潮州黄冈之 役。

  1907年,镇南关之役。

  1907年,云南河口之役。

   创建民国

  实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 的政策和法令,并制定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 《临时约法》。由于资产阶级 革命党人的软弱,辛亥革命的 成果很快被袁世凯所窃夺。孙 中山在各方的压力下,只做了 三个月的临时大总统,就不得 不被迫辞职,辛亥革命的成果 竟落入了大野心家袁世凯的手 中。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 长宋教仁,孙中山领导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 命”。二次革命失败后 ,孙中山被迫再次逃亡日 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 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1915年12月,袁 世凯冒天下之大不炜,倒行逆施,自封皇帝,年 号“洪宪”。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在云南首 先举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一时间其他各省纷纷 响应。在举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袁世凯迫于 无奈,取消了帝制,其后不久便一命呜呼,结束 了83天的皇帝生涯。袁世凯死后,中国各派军阀 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并未改变,反而更加激烈。

  孙中山号召拥护真共和的海军将士和国会议员南下 护法,在广州成立护法政府,继续与北洋军阀作 斗争。但是,由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各派军阀 的排挤下,屡屡失败。1922年6月,孙中山亲自培 养的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 后登上“永丰舰”,不得不再一次离开广州,回 到上海。

  讨袁护法

   领导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中,孙中山发次发表 宣言和通电,向全国声讨袁世 凯反对革命的种种罪行,阐明 这次讨袁斗争的正义性,坚决 要求袁立即引咎辞职。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 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 党,继续准备武装讨袁。

   两党合作

  孙中山屡遭挫折,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 产党的帮助下,他决心改组国民党,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 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同 时,中国共产党也作出决定,全国共 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 一次合作。1924年6月,孙中山创办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周恩来、叶剑英等一大 批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被派到黄埔 军校担任教官。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 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 中山为了早日结束军阀割据分裂 混战的局面,实现中国的和平统 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北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 北京病逝。1926年1月在南京紫 金山动工兴建中山陵。1929年6 月1日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孙 中山遗体从北京运往南京入葬中 山陵。孙中山遗著辑有《中山全 书》、《总理全集》、《孙中山 全集》等刊行。

  巨星陨落

   孙中山北上

  “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使国家独立自由可保;对 内要消灭军阀势力,使民治之基 础莫能动摇。”

  《北上宣言 》 “帝国主义······不仅

  是我们走向独立自由的道路上 的主要障碍,而且是我国的反 革命中最有力的因素。”

   孙中山病逝

  1925年,3月12 日,孙中山病逝于 北京,1929年遗体 葬于南京东郊紫金 山。衣冠葬于北京 香山碧云寺。

   总理遗嘱

  余致力国民 革命凡四十年, 其目的在求中国 之自由平等。积 四十年之经验, 深知欲达到此目 的,必须唤起民 众及联合世界上 以平等待我之民 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 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 略》、《建国大纲》、《三民主 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 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 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 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 。是所至嘱!

   评价: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 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 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 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 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和同代 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 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 基础学说,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 想和规划;二是他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历程中,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同 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 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 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 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 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 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一生操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评价

   请问这人生的赢家是哪个历史人物?

  • 有一个男人,他19岁娶了18岁的女友、 24岁时和只 有18岁的秘书交往并结婚 28岁见到1岁的女婴,开始光 源氏计划、 在31岁到日本旅行认识一名15岁的女仆, 隔年认识10岁的萝莉, 在日本旅行期间就周旋于女仆 和萝莉之间, 38岁和萝莉结婚、39岁回到中国, 49岁光源氏计划成功,把22岁的小妹妹带回家, 后来 活到59岁死亡。

  

篇八: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对小平 一、人物简介:

  邓小平,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的主要事迹:

  解放战争时期: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②指挥淮海战役。

  新中国时期:①文革时,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和周恩来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的工作,扭 转经济的下滑;②粉碎四人帮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人们的思想;③在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提出、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⑤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⑥批示“863”计划;⑦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⑧在中 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⑨在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⑩1992 年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出发展才 是硬道理。

  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

  邓小平: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领导淮海战役。

  四、邓小平的贡献对历史的影响:

  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中国人民富起来。

  五、从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学到什么: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评价: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