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留琼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完善农村小学“双减课后服务政策”细则及配套制度建设

完善农村小学“双减课后服务政策”细则及配套制度建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完善农村小学“双减课后服务政策”细则及配套制度建设,供大家参考。

完善农村小学“双减课后服务政策”细则及配套制度建设

 

 完善农村小学“双减课后服务政策”细则及配套制度建设 随着“双减课后服务政策”在村小的落地实践,高权量的政策执行空间以及配套制度的缺失是阻碍其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强政策设计,不断完善政策文本细则,加强学校课后服务配套制度的建设才能为村小“双减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提供可依循的行为指导,进而切实提高其课后服务水平。

 (一)完善实施细则,提升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 科学合理、指向明确的政策文本是政策执行者行为选择的有据参考。政策执行者只有从政策文本中得到可操作性指导,才能在政策实践中最大程度的实现政策目标。含糊不清的政策话语会使政策执行者无所适从、不知何为,从而在政策执行中出现高变通、打折扣的情况。因此在完善“双减课后服务政策”时必须要有明确的对象指向性,切实考量村小的行动环境并为其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

 第一,政策制定者应根据村小课后服务的实际供给能力有针对性的厘定政策目标。在进行政策的完善设计时应考虑不同政策环境下的校际差异性,根据村小的资源条件确定要求标准,避免学校和教师等一线政策执行者囿于自身困顿条件消极执行,导致政策执行的内生动力不足,从而难以回应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诉求。这就要求完善政策时要对资源条件相对优质的学校和课后服务基础薄弱的村小加以区分,不能以同等标准去做一概而论的要求。对于薄弱学校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性地给予更多关注、引导和支持。

 第二,政策细则应更注重可操作性。具体完善的政策才能有效的规范和指导行为。政策的模糊泛化、配套制度的缺失容易引起“政策的利己性理解”以及“责任模糊化”。因此, “双减课后服务政策”的完善应注重行为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如明确政府经费的补贴项目、补贴比例、补贴形式;划定政府支持市场培训机构入驻学校的标准等等,避免政策执行中出现理解性的偏误和行动上的不知何为。

 第三,要结合村小“双减课后服务政策”执行实践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对现有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从“双减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来看,村小遇到了政策认知不到位、责任分担不明确等情况。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学校课后服务的性质,明确政府、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教师、家长在课后服务中的权利与义务。

 (二)加强经费保障,完善课后服务经费制度

 “双减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实现政策的优质落地,需要多方面的要素支持,其中经费保障是重要内容。只有完善课后服务经费制度,对经费的来源渠道、收支管理等做好细节的规约,才能有力推进“双减课后服务政策”在村小的有效执行。

 第一,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加大对村小课后服务的经费投入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专项拨付。在未将课后服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前提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课后服务专项,以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课后服务经费。二是预算管理。随着课后服务的普及化、常规化和日常化,应将课后服务收支逐步纳入政府教育财政预算,执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三是转移支付。尤其是针对地方财力薄弱的地区和学校,要加大省级和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需特别指出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村小要对课后服务的进行生均成本调查,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物价变动以及财力变化等动态调整支出标准。

 第二,合理收费。村小可考虑由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家庭分摊一定的教育成本。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学校课后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因此采取家庭分担、成本收费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体收费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应根据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不同内容进行差异性收费,课后服务的答疑辅导内容是正常课业活动的延伸,学生家庭可不必分摊成本,考虑由政府财政全额承担,但发展性的社团活动可适当进行收费,收费标准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定。二是收费前要合理测算服务成本,并广泛地与家长进行协商,共同确定家长分担比例,尽可能地将费用控制在家长可接受的范围内,对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应进行一定的减免。

 第三,鼓励社会捐赠。除加大政府投入以及家庭成本分担外,也应积极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或个人力量捐赠支持,调动全社会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拓宽课后服务经费来源渠道,助力“双减课后服务政策”执行。在保证村小课后服务有充足、稳定的经费投入后,应完善村小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细则,强化对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足额、及时发放。同时应注意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其专用于课后服务的参与人员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完善,保证专款专用,谨防截留挪用、挤占盗用等不良情况。

 (三)建立责任共担机制,健全课后服务安全保障制度

 学生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管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活动时的安全,二是学生离校时接送的安全。这两方面的安全是学校和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一旦安全管理失能,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村小应采取具体措施,建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第一,明确安全责任,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课后服务开展前,村小应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向学生家长及教师明确在课后服务开展过程中需承担的安全责任并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学校应针对教师与学生分别做好安全培训,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使其了解课后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

 第二,加强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制定课后服务安全预案。学校应定期做好课后服务场地、设施设备、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检查,严格把控学生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同时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小组,细化安全措施,制定安全应急管理预案,提高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掌握学生的动态位置信息。学校要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活动监管以及接送时的家校衔接制度,时刻掌握学生的动态位置信息,使学生的安全处在被即时关注的状态下。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分时段的不固定离校使得安全管理有大的风险,可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做好学生信息统计与动态管理工作,与家长建立有效对接,护送孩子安全离开校园。比如可在课后服务前建立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簿,利用电子门禁系统,登记学生进出校时间,帮助学校有效解决课后服务后学生安全离校的问题。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