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要点,供大家参考。
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全会精神和市委X届X次全会精神,以及区委X届X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抓住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重在建设、利民惠民,着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以优异成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习推广使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2.抓实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抓好党的创新理论“七进”。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好“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应用,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送党课进基层”活动,积极开展大众化、分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
3.大力宣传广大人民在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举措成效和生动实践。落实和完善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宣传学习入脑、入耳、入心,落地生根。
4.深入贯彻《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盘活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精心策划一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宣传阵地作用,切实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深化“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聚焦市民素质提升,持续开展“六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大力推进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三大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6.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章程规范,推动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进步、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7.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文明传播,创作生产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开展传播网络正能量主题活动,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8.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实现宣传阵地建设和宣传公益效果双提升。
三、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9.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培育“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诚信之星”小时代楷模,好媳妇”“优秀志愿者”“五好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先进人物学习宣传,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巡讲巡演巡展活动。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10.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完善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扎实开展19项失信突出问题集中治理;
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举办诚信故事会,培育、推介一批诚信典型,着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网络。
11.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认真抓好《省志愿服务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管理,建好用好XX志愿服务中心和志愿者服务站点,提升X个办事处及X个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站服务水平。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专业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社区行”活动。依托XX区志愿服务中心,对基层志愿者进行培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供高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开展一批志愿服务项目,推出一批受欢迎、效果好、影响大、有XX特色的品牌项目。
四、融合城市生活品质提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12.继续融合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抓实事、提品质、惠民生,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13.继续抓好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城乡建设治“违”、公共服务治“差”的“五项治理:大力办好民生实事,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改造提升,切实解决市民出行难、停车难、入厕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
14.完善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构建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认真做好全区文明城市创建指导工作,提升全区创建整体水平,着力在全区范围内打造文明城市创建项目示范点位,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五、建设美丽社区,深化文明社区创建
15.加大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做好文明社区评选表彰工作。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社风”系列活动。
16.将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反对不敬不孝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基层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陋习,引导基层党组织和社区群众持续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社区清洁行动。
17.积极推进“美丽社区”创建活动,切实推动社风民风美起来。加强扶贫扶志宣传教育,弘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自力更生”等价值理念,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六、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文明单位创建
18.以提升优质服务、塑造良好形象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活动,推动服务行业开展具有职业特点的创建活动,弘扬职业道德、涵养职业操守、完善职业规范。组织开展文明服务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积极推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组织文明单位创建培训交流。
19.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结合新一届文明单位评选,强化日常监督、年度复查,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上下功夫求实效。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培训交流,做好省文明单位(标兵)、市文明单位评选推荐工作及XX区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工作,年度内力争推选省级文明单位X个、市级文明单位X个,评选表彰区级文明单位X个。
七、倡树良好家风,深化文明家庭创建
20.以“我家好家风”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优良家风传承活动。突出家国情怀,弘扬家庭美德,积极推动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家风家训馆建设,开展家风家教宣传展示,组织“新时代家庭观”大讨论。
21.继续做好文明家庭宣传报道,做好全国、全省、全市文明家庭推选工作,做好第二届XX区“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全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红色革命家庭的示范作用,常态化宣传报道先进家庭事迹,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八、培育时代新人,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22.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育新人”的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教育活动,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确立正确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加强对学校少年宫建设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学校少年宫成果交流展演活动,做好学校少年宫与志愿服务项目的对接工作,做好少年宫师资的培训,强化学校少年宫的建管用工作。
24.突出文明校园创建品牌特色,举办文明校园风采展示,大力宣传各级文明校园典型,年度内力争推选省级文明校园X个、市级文明校园X个,评选表彰区级文明校园X个。
九、提高供给质量,实施文化惠民
25.持续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大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深入谋划,精心组织,不断探索适合居民文化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
26.广泛开展“文化大舞台”“非遗进社区”“戏曲进校园”“文化进万家”等活动,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文化帮扶。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社区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27.开展“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活动。推进“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好XX文化特色优势,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保持本色、做出起色、创出特色的总要求,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以高质量的文明创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取得让全区人民更加满意的新成绩。
进入网站()下载更多范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